3.5毫米的耳機接口正在消失——大多數智能手機制造商都在放棄它,尤其是在高端設備上。但它的故事值得一講,插孔的歷史幾乎和電話一樣長,它最初的用途是在19世紀的總機中,當接線員手動連接您的電話時。
電話插孔有幾種尺寸。19世紀的插孔為1/4英寸(6.35毫米),但如今更常見的是3.5毫米插孔。20世紀50年代,這些被稱為“微型尺寸”的產品首先用于將耳機連接到新型晶體管收音機。
第二次大受歡迎的是最初的索尼Walkman,它徹底改變了便攜式音頻的世界。索尼Walkman以及隨后的許多盒式磁帶和CD播放機,都至少帶有一個3.5毫米耳機插孔。
2000年代,2.5毫米的“超小型”插孔出現了一段時間,但由于家用電子產品更流行較大尺寸的插孔,最終3.5毫米的插孔勝出。
還有另一個挑戰者——USB接口。T-Mobile G1(又名HTC Dream)是有史以來第一款Android手機,它配有一個連接手機迷你usb接口的耳機。它不是唯一的一個,許多HTC型號使用“ExtUSB”端口(有額外的插腳和支持音頻輸出)。那時候,每家公司都有一個專用的充電接口、耳機和個人電腦連接接口。
最初的3.5毫米耳機接口只能發出單聲道的聲音,但很快就建立了立體聲標準。這種連接器被稱為TRS - Tip, Ring, Sleeve。Sleeve連接到地面,Tip和Ring連接到左右聲道上。
這對隨身聽來說效果很好,因為它不需要麥克風。但電話確實需要一個,解決方法很簡單——添加第二個Ring,形成一個TRRS連接器。然而,這一實施導致了分裂。
有兩個相互競爭的標準——OMTP和CTIA。諾基亞、三星和索尼愛立信的老款手機都使用了前者。蘋果、HTC、LG和其他公司(包括諾基亞和三星后來推出的機型)都采用了后者的標準。
它們本質上是一樣的,除了Sleeve和麥克風連接被調換了。這些額外的連接也用于內聯遙控器上的音量向上和向下按鈕。不過,如果你想讓麥克風和音量按鈕正常工作,就必須購買與手機兼容的耳機。
CTIA連接器的一個變體通過連接一個復合視頻信號而不是麥克風來實現電視輸出。以諾基亞N95為例,它配備了一根電視輸出電纜和一個利用其TRRS插孔的多按鈕遙控器。
某些Sony手機帶有自定義的TRRRS插孔。第三個Ring允許該公司增加一個額外的麥克風,使噪音消除。手機處理必要的處理,因此耳機本身不需要電池或數字智能。這使他們更輕,更舒適的開機。
調頻廣播是另一種通過耳機實現的功能——它們不僅可以傳輸音頻,還可以充當無線電天線。有些手機,比如諾基亞X2,有內置天線,可以讓收音機在沒有耳機插入的情況下工作(通過揚聲器播放)。這種情況很少見,但現在如果一款新的智能手機有調頻收音機,那就太令人吃驚了。
USB接口正在采取另一種做法,取消3.5毫米插孔,這一次是用一個全新的連接器——USB Type-C。有趣的是,有一種將USB-C插腳連接到TRRS插孔的方法,這種方法使廉價、簡單的連接器不會犧牲音頻質量。
然而,這需要手機有一個內置的DAC和放大器。有些手機確實有,但你只要看看USB-C端口就能猜出是哪些,祝你好運。USB端口很容易丟失適當的標簽,以顯示其真實功能。
例如,Pixel 2 XL和一加6不支持USB-C上的模擬音頻。兩家公司都沒有在說明書中承認這一點,而是讓用戶自己去嘗試。有些公司做得更好,比如華為P20 Pro配備了USB-C耳機,使用數字音頻和自己的DAC,以及模擬音頻USB-C到3.5mm的適配器。
如果手機里沒有音頻硬件,你就需要一個適配器或耳機,它自帶DAC和放大器。從理論上講,這是一個優勢,因為usb供電的耳機可以提供額外的功能,比如消除噪音。實際上,這是一個復雜的設置,可能不適合你的下一部手機。
是否有任何理由保留3.5毫米的插孔?延遲是一個問題。即使是像aptX Low Latency這樣的自定義編解碼器,低延遲也只能達到32ms,也就是30fps視頻背后的1幀。對于錄制的內容,很容易糾正。但是對于實時內容(游戲或視頻電話),沒有辦法修復它。從Android 10開始,低延遲音頻編解碼器(LLAC)可供所有制造商使用(aptX是高通開發的專有編解碼器)。與aptX LL類似的延遲約為30ms。
當然,還有一個簡單的事實:3.5毫米耳機插孔的手機幾乎可以與過去70年生產的所有耳機兼容。即使是70年代中期的RJ11,不起眼的3.5毫米耳機接口也是歷史最悠久、支持最廣泛的連接器之一。
本文來源于網絡轉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